金融界網1月18日消息 今日,國家統計局公佈了2020年中國經濟“成績單”,我國國內生產總值(GDP)首次突破100萬億元大關!按可比價格計算,去年我國GDP同比增長2.3%。
世界銀行1月5日發佈的《全球經濟展望》報告,曾預計2020年中國經濟增長2%,數據符合預期。
中國經濟迎來重要里程碑
初步核算,全年國內生產總值1015986億元,按可比價格計算,比上年增長2.3%。分季度看,一季度同比下降6.8%,二季度增長3.2%,三季度增長4.9%,四季度增長6.5%。分產業看,第一產業增加值77754億元,比上年增長3.0%;第二產業增加值384255億元,增長2.6%;第三產業增加值553977億元,增長2.1%。
糧食產量再創新高,生豬生產持續較快恢復。統計局數據顯示,全年全國糧食總產量66949萬噸,比上年增長0.9%,增產565萬噸。其中,夏糧產量14286萬噸,增長0.9%;早稻產量2729萬噸,增長3.9%;秋糧產量49934萬噸,增長0.7%。分品種看,稻穀產量21186萬噸,增長1.1%;小麥產量13425萬噸,增長0.5%;玉米產量26067萬噸,持平略減;大豆產量1960萬噸,增長8.3%。全年豬牛羊禽肉產量7639萬噸,比上年下降0.1%。其中,牛肉產量672萬噸,增長0.8%;羊肉產量492萬噸,增長1.0%;禽肉產量2361萬噸,增長5.5%;禽蛋產量3468萬噸,增長4.8%;牛奶產量3440萬噸,增長7.5%;豬肉產量4113萬噸,下降3.3%。2020年末,生豬存欄、能繁殖母豬存欄比上年末分別增長31.0%、35.1%。
新能源汽車、集成電路全年產量同比分別增17.3%、16.2%。統計局稱,全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2.8%。分三大門類看,採礦業增加值增長0.5%,製造業增長3.4%,電力、熱力、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長2.0%。高技術製造業和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分別比上年增長7.1%、6.6%,增速分別比規模以上工業快4.3、3.8個百分點。從產品產量看,工業機器人(13.09 +0.38%,診股)、新能源汽車、集成電路、微型計算機設備同比分別增長19.1%、17.3%、16.2%、12.7%。
2020年,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32189元,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2.1%,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。我國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標如期實現。
統計局數據顯示,全年城鎮新增就業1186萬人,明顯高於900萬人以上的預期目標,完成全年目標的131.8%。12月份,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.2%,與上年同期持平;其中25-59歲人口調查失業率為4.7%,與上年同期持平。2020年年均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.6%,低於6%左右的預期目標。
2020年房地產銷售額破17萬億,全面刷新歷史記錄。2020年,商品房銷售面積176086萬平方米,比上年增長2.6%,增速比1—11月份提高1.3個百分點,上年為下降0.1%。商品房銷售額173613億元,增長8.7%,增速比1—11月份提高1.5個百分點,比上年提高2.2個百分點。整體數據看,17.6億平米與17.36萬億雙雙刷新歷史記錄,同比分別上漲2.6%與8.7%。
中國經濟“加速度”
據新華社統計,1952年,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僅為679億元
1978年,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增加到3679億元,佔世界經濟的比重為1.7%,居全球第11位
改革開放以來,我國經濟快速發展
1986年經濟總量突破1萬億元
2000年突破10萬億元,超過意大利成為世界第六大經濟體
2010年突破40萬億元,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,佔世界經濟的比重為9.2%
黨的十八大以來,我國經濟總量連續跨越重要關口
2016年越過70萬億元
2017年越過80萬億元
2018年越過90萬億元,佔世界經濟的比重超過16%
2020年,面對疫情和汛情等不利因素影響
中國經濟亮出的成績單
展現強大韌性和活力
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今日表示,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宏觀調控的主要目標已經實現,好於預期。
寧吉喆稱,2020年我國經濟總量預計佔世界經濟比重達到17%,人均GDP連續第二年超過1萬美元,進入中等偏上收入國家行列,與高收入國家差距不斷縮小。
2021年中國經濟展望
寧吉喆提出,2021年,支撐經濟的有利因素比較多,中國經濟有基礎、有條件維持穩健態勢。有利因素包括:一是物質基礎雄厚,二是產業體系完整,三是市場空間廣闊,四是科技實力強大,五是人力資源豐富。
新時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潘向東表示,2021年經濟復甦進入第二階段,在此前政策刺激、出口拉動下,居民收入增速快於消費增速,經濟好轉,居民消費傾向上升,居民支出有可能加快。與此同時,企業盈利增速上升,生產經營預期改善,企業也將加大資本開支,這些都意味着經濟內生動力增強,
國內大循環動力充足。雖然在基數效應下,中國經濟增速將從2021年一季度逐季下降,但剔除基數效應後,經濟增長並不差。
瑞銀亞洲經濟研究主管、首席經濟學家汪濤認為,今年全年經濟增長有望實現7.5%,主要的拉動因素是出口和消費,前者因國際市場的復甦,後者則因收入和就業市場的好轉。
摩根華鑫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章俊點評稱,全年2.3%的GDP增速大致符合市場預期,從全球來看是在疫情衝擊下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預計。他預計2021年中國經濟可以延續去年復甦的勢頭,但在結構上更加平衡,貨幣財政政策操作更多體現結構性特徵,更多強調直達實體經濟。
中國銀行首席研究員宗良表示,2021年是“十四五”開局之年,也是新發展格局建設很重要的一年,外部環境可能有所向好,但不確定性也很大。“我們預計2021年中國經濟有可能達到一個比較理想的速度,比如8%左右相對較高的速度,當然這裏面還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。”
中國一季度GDP同比下降6.8%,前值增6%;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降19%,其中餐飲收入下降44.3%至6026億元,商品零售下降15.8%至7.26萬億元。
2018年中國內地萬億GDP城市增至16個,寧波鄭州成功晉級,上海北京破3萬億,深圳廣州重慶破2萬億。西安濟南泉州東莞,誰會最先躋身萬億?
2018年,寧波、佛山、鄭州三地今年GDP總量將達到10500億元、10100億元、10200億元,也就是超過1萬億元的水平。
9月30日開始全國已經有超過22個城市出台了調控政策,這22個城市在過去的9個月合計土地出讓金總和達到了1.29萬億。
2020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91981億元,同比下降3.9%。其中商品零售352453億元,比上年下降2.3%;餐飲收入39527億元,下降16.6%。
NRF數據顯示,2020年美國假日季零售銷售同比增長8.3%,此前預測增幅為3.6%至5.2%。過去5年,假日季銷售平均增長3.5%,2019年增長了4%。
2021年1月15日9時起,黑龍江綏化各小區封閉管理,市區所有餐飲、洗浴、休閒娛樂、健身場所一律關閉暫停營業,藥店禁止銷售退燒止咳類藥品。
最新消息,保定全市網吧、電影院、KTV、景區等場所全部關停14天,全市全面關停相關場所689家,其中網吧345家、電影院54家、KTV 244家...